学术研讨

    主页 > 学术研讨 >

    寿险业转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05 13:58 来源:【青岛市保险学会】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2
           一、引言 2
           二、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看中国 4
           2.1 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对比,展现出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4
           2.2 中国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展现了保险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8
           三、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9
           3.1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 9
           3.1.1恢复发展时期(1979-2000年) 10
           3.1.2快速扩张时期(2001-2017年) 10
           3.1.3“回归保障”的新常态(2018年至今) 13
           3.2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的启示 13
           3.2.1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规律 13
           3.2.2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启示 19
           四、 我国保险业转型期高质量发展之路 26
           4.1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26
           4.2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7
           4.3科技赋能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28
           4.4共同建立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29
           五、总结 29
     
     
                                                                                                 寿险业转型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经过短短的二十几年,已经在规模上跃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党的十九大以来,保险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作为社会市场经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我国保险业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特点,深入理解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尝试为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合适路径,进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为寿险行业转型路径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深入思考并大胆预测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引言
           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市场经济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近年来,因新冠疫情、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行业自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等因素影响,保费增速有所放缓。但从长期来看,保险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是巨大的。
           当前我国寿险行业处于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特点与其他国家都有着明显差别,因此我国保险业转型就像走入了无人区,已经没有前人的路径可以遵循,只能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努力寻求一条符合我国特有情况的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为缓解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银保监会在2019年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保险业必须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承担起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必须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体现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我国保险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粟丽丽(2005)通过研究指出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保险行业要实行保险经营体制改革,加强保险战略转型,进而提高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绪瑾和傅国耕(2012)分析了我国保险行业的转型矛盾,提出社会和经济给保险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金融体系改革也为我国保险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徐爱荣(2014)认为我国保险业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税收政策和营销手段等方面的矛盾使得保险行业转型停滞不前。沈棋军等(2016)认为大数据的运用为保险业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信息支持,保险行业的经营转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平台。张卿(2020)认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同时也预示着新机遇,互联网平台和保险中介机构的兴起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全球保险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特点,尝试为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找到合适路径,进而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为寿险行业转型路径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深入思考并大胆预测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及前景。
           二、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看中国
           2.1 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对比,展现出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的全球保险保险市场正处于低速发展时期。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全球保费收入减少3.0%(图1),与新冠疫情前的趋势相比,约3600亿欧元的保费将消失。2021年预期中的经济反弹没有如期而至,绵延不绝的疫情发展让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全球保险业增长持续低迷;作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仍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1-2011-2020年全球保费收入相关情况(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网络数据
           疫情的发生提升了大众的保险意识。在全球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险市场的发展,加速了新兴市场增长。有机构预计未来10年保险市场平均增速或将超过5%,并且全球保险业务的重心将进一步转向亚洲。(安联发布的《2021全球保险报告》)
           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深度不断提高,已经从2011年的2.94%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4.32%(图2)。但是与全球保险深度相比,我国保险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从保险深度来看,到2019年世界保险深度在7.2%,中国与世界保险深度依然有近一倍的差距。、
                                      图2  2011-2019年中国与全球平均保险深度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网络数据
           2019年亚洲地区,日本保险深度为8.2%,保费收入前十的国家地区平均保险深度为9.1%,而中国仅为4.3%。与世界保险深度有64%的差距。从保险密度来看,2019年,中国保险密度384美元/人,显著低于排名前十国家,与2019年世界保险密度820美元/人相比,差距业很大,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在空间(图3)。
                                             图3  2019年保费收入前十的国家地区保险深度与密度

           世界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地位快速上升,至2019年在全球金融业中,保险市场占比高达17.8%。(图4)
                                               图4  2018-2019年全球保险业占金融业总资产比重(比重:%)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2020年保费收入4.53万亿元,占金融业的比重仅为6.60%,同世界水平差距甚远,也展现了保险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图5)。
                                            图5  2019-2021年中国保险业占金融业总资产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网络数据
            2.2 中国市场增速领跑全球,展现了保险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前期的世界保险市场主要以美国及欧洲市场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中国市场尚未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市场占比不断提高。瑞士再保险中心预计,全球保险市场规模在2022年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目前新兴市场成为全球保险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中国在全球保费总额中的份额持续扩大,总保费收入预计在2024年之前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特别是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拥有的强大购买力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强大支撑。此外,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助推力量。同时,中国当前的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化,都将提供巨大的增量市场,这使得中国保费增速远高于世界保费平均增速(图6)。
                                                图6  2016-2020年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2018年中国在全球保费中所占份额在11%,预计到2030年左右,占比将提升至20%以上(图7)。
                                                        图7  市场保费在世界保费份额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3.1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寿险市场在过去近三十年间迅速扩张,保费收入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恢复发展时期、快速扩张期,以及“回归保障”的新常态发展期。
           3.1.1恢复发展时期(1979-2000年)
           我国自1979年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国务院出台《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部署恢复保险业务和设立保险机构。同年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标志着停办了二十多年的保险业务正式恢复。
           在恢复发展阶段,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至2000年已经有12家保险公司开业;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603亿元。1995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务发展逐步步入正轨。
           在保险业的初创期,市场尚未实现有序发展、监管力度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经济过热,利率水平高企,定价机制尚不成熟的保险业开发了一批价格极低的保单,使得未来一段时期行业产生大范围利差损的现象。
            3.1.2快速扩张时期(2001-2017年)
           这一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保费收入由2001年的21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528亿元,年均增幅近60%。(图9)
                                                           图9  2001-2017中国原保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经营主体数量激增。借助2001加入世贸之机,多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至2017年保险公司数量已经达到90多家。政策推动力度不断加强。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保险业发展的“国十条”;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被称为“新国十条”。奠定了国家政策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总基调。
           这期间还有数次政策红利,对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2013年,行业推出的高预定利率(3.5%)的传统险,驱动2014年传统险增长206%;2015年万能险费改,结合2012年的“13项投资新政”,驱动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型)暴增;2015年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带来营销员数量爆发增长,渠道保费规模以超过年均16%的增速快速提升。(图10)
                                                                            图10  三次政策红利推动保险业快速增长

           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保险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保险投资收益明显减少,负债端压力剧增,极大的考验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以此为契机,2008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为核心的三大支柱监管体系,开始重点关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2017年银保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随后出台了四项相关文件。“1+4”系列文件被称为“保监会提升重塑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倒逼保险公司深刻认识加强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标志着保险行业高速扩张时期的结束。

           3.1.3“回归保障”的新常态(2018年至今)
          2018年,保监会和银监会正式合并,成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坚持“监管姓监”,坚持“保险业姓保”的监管理念;提出银行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推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
          为满足人民群众在健康、养老、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政府加快推动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推进保险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保险业全年原保险保费仍达到了45257亿元,同比增长6.1%,保持稳健增长。
          回顾40年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我国的保险业正处在高速向高质的转型路口,并且没有现成的路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从全球保险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发展时间长,经历丰富,具有很多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3.2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的启示
           3.2.1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规律
    保险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满足大众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保险需求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环境区域的变化息息相关。在美、英、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相对成熟的保险市场中,由于地区发展历史、经济基础、产品结构和法律监管的不同,保险业发展过程各具特色。造就了具有一定共性,又有不同特色。简单的说,美国、英国以第三方渠道为主,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自有渠道为主。保险公司为自身发展计,总是不断寻找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营销模式。
           1.美国寿险发展的启示
           美国寿险业早在1759年就成立了第一家寿险机构ThePresbyterianMinisters'Fund,已拥有200多年历史。且寿险市场的发展进程完整;至今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寿险市场和雄踞榜首的保险强国,规模大,市场经营和监管成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需求端引领市场走向
    寿险行业的起初都是以生命为标的的风险保障,美国也不例外。最初的产品是以死亡风险作为寿险业最主要的承保风险。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提供死亡风险保障为特征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直占据产品主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单纯的人身风险保障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等储蓄性因素更强的新型寿险产品。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逐渐加强。同时,伴随着医学的进步,美国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婴儿潮”出生的大量人群日益接近退休年龄。退休后的养老、医疗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也导致寿险业传统上对死亡风险的关注被对生存风险的关注所替代,这使得年金保险日益流行,成为占据主流地位的寿险产品。1986年年金保费收入开始超过寿险保费收入,并延续至今。                                                                     (图11)
                                                                图11  美国保费主要来源
                                                                图表来源:百度文库
           有上述寿险产品的发展来看,需求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导向性与巨大的推动力。是行业转型变革的源动力。同时,经济、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共同作用,促进了与需求相适应的行业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分销渠道与投资模式的变化与需求端的变动紧密呼应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渠道发展符合时代需求
           美国寿险渠道发展简单来看有三个典型的时间段,随着产品需求的迭代更新,渠道供给不断变化来寻求效率的提升。第一个时期的渠道变化是从自身员工逐步转向专属代理人,在保险需求迅速发展的时间阶段专属代理人相对于雇员,佣金制带来更多生产力,固定薪资降低使得成本更优,释放行业发展潜能。第二个时期是去专属化过程,随着投资理财保险需求的逐步升级,万能年金等产品出现刺激了保险需求,催生了专属代理人之外的独立代理人、独立经纪交易商等中介机构,而专属代理人由于只能销售一家公司的产品限制,无法通过对比分析为客户选择产品,因此占比逐步下滑。第三个时期是渠道多元化分层化,在市场进入成熟期之后,各个渠道寻求自身效率最大化,发挥各自渠道优势对不同产品销售进行倾斜。(图12)
                                                               图12  美国分销渠道保费占比

                                                               图表来源:百度文库
         (3)资产配置逐渐理性化
           早期美国寿险资金投资方向非常宽松。使得寿险资金在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到了20世纪初期,寿险投资中出现了大量管理失误、欺诈、腐败等问题,迫使监管规则收紧。到二战前,寿险公司投资中的主导资产为政府债券(超过50%)。二战后,随着企业活动的扩张以及对资本需求的高涨,美国公司债券的发行加速。20世纪70年代,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高,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开始了大发展,他们提供了比寿险公司更高的回报率,对寿险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为此监管机构开始逐渐放松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限制,再加上负债结构的变化、独立账户的引入等因素的影响,寿险公司得以将更         多资产配置到股票市场上。
         同时,寿险公司提供了大量稳定、长期的资金,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公司债券、外国债券、股票等特定领域,美国寿险公司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投资者。
         2.日本寿险发展
         日本市场是现阶段第三大保险市场。相较于美国市场,日本保险市场的发展特点更具有亚洲特征,人民文化相近,生活方式和理念,高度依赖储蓄等特点较为相近,且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深度和密度均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曾经历过较为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保险周期,具备应对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监管政策变化的能力,在负债端产品设计、渠道布局、投资端资金运用和资负匹配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照性强。
           日本寿险业虽然起步较欧美稍晚,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寿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规模一直居世界首位,直到1999年被美国超越。
          日本寿险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高速期(1950-1989):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带动寿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在此期间,日本寿险深度由1.1%持续增长至9%。
           (2)停滞期(1990-2000):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GDP增速持续下滑,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在此期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趋近于O%,保险深度下降。主要原因是高速发展期的寿险预期过于乐观,在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导致行业普遍产生巨大利差损,很多公司破产,行业名誉受损。
           (3)复苏期(2001-2009)寿险公司积极转型,降低预订利率,增加保障型产品的设计开发。同时发展银行保险渠道,降低资金配置风险,加大国债持有。在此期间,保费逐渐恢复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提升至3%,深度与密度稳中有增。
          (4)成熟期(2010年至今)
           在经济衰退和负利率政策的大环境下,保费增速低位平稳,深度和密度小幅下行。保险公司出台了许多应对政策,例如增加保障型产品占比,适当提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同时海外资产占比增加,由10%提高到12%。(图13)
                                                                        图13  日本保险业保费收入趋势
                                                                            图表来源:未来智库
           3.2.2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启示
           1.中国寿险发展拐点已至,前景广阔(图14)
                                                                  图14  各国人均GDP

                                                           图表来源:网络
           比对发达市场,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保险市场将迎来强劲的发展趋势。日本在步入人均1万美金后保费高速增长,深度和密度迅速提升。日本自1983年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对应寿险深度为5.6%,到1995年达到深度高点(9.5%)。
           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实现超越人均1万美元,2019年保险深度为4.3%,保险密度为3046元。随后即步入了疫情阶段,同时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空前提升,使得我国保险业没有马上表现出强劲发展的趋势。至2021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为3.9%,保险密度为3180元。这与2021年保费增速显著低于GDP增速有关。在各地区深度和密度发展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图)15
                                         图15-2021年我国总保费前20城市的保险深度与密度
                                                               数据来源:公共数据
           但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已经处于市场强劲发展的拐点,且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空间巨大。所以对于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毋庸置疑。瑞再研究院Sigma报告显示,2021年,受益于刺激措施和疫苗接种,全球经济将稳健复苏,中国也将继续领跑全球复苏之路。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全球保费收入2022年增长3.9%,高于历史趋势水平。其中,预计中国2022年保费将实现9%的增幅。
           2.行业发展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从美国的保险业发展历程来看,需求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从行业发展初期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到经济发展催生的投资热,从而产生财富管理的需求;以及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婴儿潮”,“老龄化”衍生的医疗与养老保障需求;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由需求推动行业发展的进程。从我国当前的行业发展来看,需求也是行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以来,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如果说保险业前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以来制度和政策推动,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产生的保险需求将成为行业主要的发展动力。
        (1)保险保障功能仍是当前发展阶段的最大需求
           银保监在2016年专题会议中提出的“保险姓保”观念,是促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进行的一次反躬自省和正本清源的重要思想指导。明确了中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的民众对保险的真正需求所在。(图16)

           数据来源:
           现阶段,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保险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保险的主业,社会发展需要保险行业在更高层次、更广层面分担社会管理的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保险分担保障职能,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保险业当前在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的减轻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其中,因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老龄化产生了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需要保险提供必要的补充与辅助。推动第二及第三支柱养老已经成为国策。同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加入。重大疾病与医疗费用保障需求不但促使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升级,也推动了各家商业保险公司竞相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2013年以来,健康险保费的增速持续领先于总保费的增速(图17)
                                                                 图17-2013-2021健康险保费增速与总保费增速比较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纲要,对于保险公司开发健康险产品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二是分担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责,提高社会防灾防损和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特别是在突发性巨灾的防范和保障中充分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1. 行业发展必须以“变”图存
           从发达市场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变”是永恒的主题。这是因为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对保险的需求也产生了不断的变化,当量变引起了质变,行业的变革与转型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其转变的方向必然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相适应,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生产环节必须产生顺应时代发展的革新与调整,并最终形成新的模式。
           中国保险业已经到了从重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变革的岔路口,“变”是大势所趋。这一阶段与发达市场规模扩张转型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存在着明显差异。找准需求,渠道的发展必须与需求侧改革相适应,要符合市场发展特点。
           1)代理人队伍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寿险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保持专属代理人为主流的渠道模式,银行保险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这种渠道特色是符合当前消费者需求的最佳模式。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保险代理人从2014年的325万人增加到了2019年的912万人,由于2016年政策鼓励长期险的催化,代理人渠道迅速扩张,贡献保费占比从2016年的46%增至2018年的59%。但2018年后人力增长放缓,2020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人海边际效应递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2021年代理人数量降至642万,这既是高质量转型的阵痛也与近年来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应当看到,相对于从业人数的大幅下滑,保费并没有减少,在2020年还实现了一定的增长。这说明代理人队伍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人均产能提升明显。高素质、高绩效的团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2)分销渠道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专属代理人渠道仍将是我国保险营销的主流渠道。但从当前专属代理人队伍的发展瓶颈来看,经纪渠道的崛起已经初现端倪。对比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多样化发展,对复杂保险产品的需求逐渐提升。这使得拥有丰富产品矩阵,和互联网平台优势的经纪公司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属代理人产品单一,素质良莠不齐,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银保的混业经营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也是不断增长的个人财富管理需求以及养老产品销售的需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业务规模与业务价值的平衡取舍,保证渠道发展与保险业发展的方向的一致性。
            2. 其他变化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1)政策影响力必不可少
           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经验表明,保险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家在发展的初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国民保险意识不强、保险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国家的政策支持就显得更为必要。国家在税收财政等政策上予以优惠,加快保险业发展速度,大力提倡宣传保险,提高民众保险意识,推动保险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能源”
           保险公司应多渠道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保险公司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保险业的各类资格考试制度。
           国内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想要进入保险行业几乎没有门槛,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们对保险销售人员印象不佳的状况。对比日本,保险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培训时间也很长,因此保险销售人员的社会地位也很高。日本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是金融专业毕业生热门的就业目标。
    日本的保险营销员加入公司要接受长达两年的培训周期,培训的内容包括保险课程,销售课程等,这与国内提供少量保险课程而过分注重单一的销售课程有很大差别。
           人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大量代理人的保险业更是如此。2019年保险营销员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占比22.76%,2020年提升到26.97%。2020提升至31.8%,专业与品牌将成为保险营销员群体未来向精英化迈进的关键。

           三、我国保险业转型期高质量发展之路
           4.1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既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后疫情时代发展变革期。大国博弈使外部环境持续动荡,世界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科技革命催生大变革。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为标志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推动传统金融保险业深刻变革。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全面小康向现代化前进,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寿险行业必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的需要。
           企业内部的创新与变革。既要有“刀刃向内”决心,也要有“求变图存”的信心。尽管调整期会在一定时期内带来减速的效应,但这是变革必须要承受的阵痛。创新的关键环节和发力点必须是建立在本国的经济基础上,顺应行业发展规律,并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市场的制度与做法。保险行业具有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必须坚定信心,深化对新形势下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再认识,坚持发展为民,服务国家六稳六保大局。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中,持续推动传统金融保险业深刻变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4.2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经验可复制照搬,只能在发展中正在不断探索修正,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业发展之路。现阶段,正是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行业头部寿险公司应发挥积极引领作用,率先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转型路径。
           4.2.1头部公司的转型探索实例
           太平人寿在机制改革,营销员队伍转型,科技赋能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国内复业以来复合增长率高达28%,2020年总保费1455亿,市场份额4.6%,保费规模稳居市场第六。太平人寿认为保险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是保险业的立身之本。公司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破部门间壁垒,着力打通前中后台,为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更好赋能一线营销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在营销员队伍转型方面,太平人寿提出要顺应代理人监管的改革方向、业务一线赋能提升的迫切需要,按照“三高”策略部署,聚焦“增加有效人力、提升人均产能、夯实队伍基础架构”等方面,及时修订出台寿险代理人《基本法》。在变革发展的时代,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保险也要跟着去变。
           太平人寿通过加大移动技术、人脸识别、电子签名、银联校验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行业纷纷推出秒赔、闪赔、快赔等服务,把理赔带入了以“秒”记速的时代。科技将整个的核保理赔流程全部再造,真正把保险金放在生命最危急、最需要的时刻,让患者毫无负担的治疗。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下,太平人寿2021年取得了较为优异的业绩表现。原保费增速、个险期交规模增速和个险人力增速均在对标公司中取得第一位的好成绩,同时保持了继续率指标的优秀。以开业以来总保费年复合高达27%的增速水平,稳居市场前列公司地位。体现出公司创新改革的成效。
           4.3科技赋能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面对当下粗放的风险管理时代更替,新兴保险科技已经成为企业风控的有力武器。保险公司既要用好科技带来的便利,为风险防控赋能,又要竖起防卫的盾牌,抵抗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保险企业应该提防技术创新中的业务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防止过度简化必要的业务流程,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要让客户体验和风险管控双丰收。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普及度提高,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降低,比如通过大数据共享信息,助力保险公司识别高风险人群,减少带病投保事件,提高风控水平和识别效率。保险公司能应用大数据实现客户需求的精确定位,便于向客户推荐个性化的保险服务。营销员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客户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向特定群体推销保险服务。
           4.4共同建立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保险行业在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风险有所抬头,特别是部分保险机构急功近利、贪快求全,加之保险业改革经验不足,保险监管制度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使风险得以积聚。此时,整个行业都需要沉静下来,从监管到市场,从行业到公司,都有必要检视一下自身的风险,调整发展方向,为未来进一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创新变革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行业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沈棋军,高荻鸥,龚华强,李丹,周琼.大数据时代中邮保险转型发展研究[J].邮政研究,2016(03):29-31.
            [2] 粟丽丽.对当前我国保险服务创新与经营体制创新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11):41-42.
            [3] 王绪瑾,傅国耕.保险业务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化解[J].中国金融,2012(08):78-79.
           [4] 徐爱荣.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01):93-99.
           [5] 张卿.浅谈保险经纪公司平台化战略转型规划[J].财经界,2020(02):90.
           [6] 【美国保险】从国外成熟寿险市场看我国寿险业发展, 2019(07):
           [7] 日本保险业发展百年已趋完善,我国正迎头赶上, 2018(07):
           [8] 深度解读!2020年全球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业与世界差距甚远,东方财富网,2021(03)
     

    上一篇:健康养老视角下 商保公司资源整合式发展路径思考

    下一篇:科技力量助力保险业提质增效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1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