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主页 > 学术研讨 >

    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青岛保险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0-01-07 09:50 来源:【青岛市保险学会】
            一、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概述
           (一)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增长的动能,从需求方面出发主要包括投资、消费、进出口三个方面;从供给方面出发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以及决定要素使用效率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动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需求侧三驾马车的驱动,特别是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二是依赖要素大规模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投入、资本投入、资源投入等。三是依赖对外开放带来的技术后发优势。但从目前情况看,依赖传统动能带动经济增长已经带来投资边际效率降低、人口红利衰减、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生态环境破环严重等诸多问题,中国经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接续。与传统动能不同,新动能主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变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推进“放管服”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优化营商环境。二是结构优化,通过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引导资源要素从农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在产业机构内部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要素升级,将经济增长投入由依靠劳动、资本、资源、能源等一般性要素向人才、知识、技术进步、信息等高级要素转变。
           (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任务
           一是实现技术供给由吸收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换,为新旧动能转换夯实基础。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技术引进的外溢效应越发减弱,特别是“中兴事件”警示我们发达国家出于对中国制造2015的警惕与防范心理,未来对华技术转让将越发慎重,国内单纯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弯道超车已不现实。必须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机遇期。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新产业发展,通过新技术、新产业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科技创新从跟踪到并跑乃至领导的转变。
           二是实现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我省经济结构总体偏重,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比较高。2016年。山东省服务业占比为47.3%,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了4.3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上看,服务业吸纳就业和拉动居民收入的能力要优于制造业。以2016年为例,全年服务业单位GDP吸纳就业的能力是制造业1.17倍,全国服务业人均工资水平除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外均显著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此外,服务业作为连接物质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会造成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未来山东一方面要实现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推动要素资源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配置,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在产业内部也要推动提升和优化,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能耗集约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实现需求管理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转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内生动力。我省长期以来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企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常年居于全国首位,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突破5万亿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广东的1.45倍,是浙江的1.74倍。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本投资边际报酬不断递减,投资动力逐渐减弱,我省投资依赖后遗症逐渐显现。同时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攀升,连续多年跑赢GDP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正在进入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的消费升级新时代。未来山东必须借力国内消费升级的东风,带动市场和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
           二、当前青岛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向高级迈进,但相比国内先进地区仍有差异
           近年来青岛市产业结构持续升级,2011年,服务业首次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部门,201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41.6:54.7,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64%,超过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其他行业的总和,服务业创造纳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4%,吸纳就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4%。但相对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青岛市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空间。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四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60%。此外,在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比过高,2016年全市44%的服务业增加值集中于房地产、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三个行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仅占27%。作为对比,深圳2016年房地产、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三个行业增加值占比为39%,金融业、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比为45%,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但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近年来青岛市依托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趋向越发明显。2016年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由2011年的34%提升至48%,投资和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66%下降至52%。但总体来看,青岛对于投资依赖程度较高,与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形成较大反差。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7454亿元,同比增长13.7%,投资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成都列第二位,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4%,而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投资率指标仅为29%、21%、32%、25%。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7位。但消费率常年偏低,2016年全市消费率仅有41%,消费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3位,也低于全国45%和全省46%的平均水平。
           (三)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升级的带动支撑作用较为薄弱
           总体来看,青岛市当前科技研发投入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还不显著。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从2011年的164.31亿元逐年增加至2016年的286.37亿元,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2.48%增长到2016年的2.86%。但和深圳(4.1%)、北京(6%)上海(3.8%)南京(3%)杭州(3.1%)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2016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104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落后于武汉(566亿)、广州(280亿)、南京(280亿)、杭州等。
           (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不均衡,民营企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
           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三种所有制成分中,长期以来,青岛国有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就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不仅和其他副省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2016年青岛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比仅为44.4%,低于全省58.3%的平均水平,在17个地市中仅高于济南列第十六位。在2016年全省民企100强中,青岛仅有6家企业入围,落后于东营(23家)、烟台(8家)、潍坊(8家)、滨州(8家)、淄博(7家)、临沂(7家),从青岛上榜企业行业分布来看,多集中于建筑、农副产品加工、零售、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目前,全国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纳税总额也已经超过半数,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而近年来青岛在各项经济指标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民营经济规模始终偏低,这是和全省经济龙头的地位不相称的。
           三、保险机制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一)保险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分散机制,保险就是一种损失分散机制,保险的作用就是将个人风险由全社会分担,个人消除了对于未来风险的担忧,就可以大胆从事各项经济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从本质上讲,保险业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是一种市场化的互助机制。保险公司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不是一般的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而是能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特殊活动,保险产品兼具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险业对于整体宏观经济具有很强的正向外溢效应。
           国内外学者对于保险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外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小哈罗德斯凯博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险业可以提供七种主要服务,分别是促进金融稳定,减轻焦虑;替代政府提供安全保障;推动贸易和商务;激活储蓄;促进风险的有效管理;鼓励减损;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保险学界正式提出保险的三大功能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补偿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一种内在稳定机制。从微观上看,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将未来发生灾害损失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从而迅速恢复生产。从宏观上看,避免了各类灾害事故造成社会再生产的中断,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就业等经济目标的实现。
           2、储蓄替代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只要支付少量保费就能抵御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消除了家庭对于未来风险的担忧,从而降低了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冲动,消费者便会增加当期消费,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马丁费尔德斯坦最早提出了保险对于储蓄的替代效应,费尔德斯坦应用1929-1971年美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大约降低了50%的私人储蓄的结论。
           3、资金融通理论
           狭义的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即资金运用功能,这一功能是从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派生出来的,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保费资金的收取和赔付之间存在一定时间差,从而形成了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预提资金,这部分资金最初只是沉淀于保险公司,随着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必须将收取的保费在金融市场上投资来提高自身收益,从而派生出资金融通功能。相对于银行、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来讲,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其自身特点,首先保险资金(专指寿险资金)负债久期相对较长,更倾向于投向收益稳定投资期限较长的项目,例如长期基建项目。此外,保险资金作为一种未来长期的或有负债,非常重视投资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能够起到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有利于金融市场长期稳定。
           4、推动技术创新理论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面临着许多风险,例如融资风险、新技术研发失败风险、新技术市场推广风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成本投入,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可能就将面临灾难性打击。保险机制可以很好的应对企业技术研发风险,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其中贷款保证保险可以很好的解决高科技初创企业缺乏相关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问题。技术研发保险可以将新技术研发失败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国内学者陈华、王稳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于全国各省保险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中,保险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保险深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技术创新水平增加0.136%-0.178%。
           (一)保险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1、基于新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
           我们借用新金融发展理论中的Pagano模型来描述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Pagano模型g=Asf-d,其中g为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A为资本边际生产率,s为储蓄率,f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率,d为资本折旧率。保险机制主要通过影响A、f两个要素来影响经济增长。首先,保险可以提升储蓄投资转化率来拉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的方式将社会上个人与企业的闲散零碎资金集聚起来用于保险公司投资,提升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方式为个人或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个人或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其次,保险机制可以提升资本边际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保险可以通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改善金融投资环境效率来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保险可以消除企业创新风险,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来提升资本边际生产率。
           2、基于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
           利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为: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投资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我们从消费、投资、出口三个层面分析保险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保险可以降低居民对于未来面临风险损失的心里预期,从而增加当期消费。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风险厌恶的消费者在面临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时,会进行预防性储蓄,以防被不时之需。保险机制的存在使得居民将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有利于刺激居民当期消费。其次,保险可以促进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和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保险机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重要资金供给者,截止到2017年底,保险机构持有的债券占债券市场市值的7%,是第二大机构投资者,险资持有的股票占股票市场市值的2.5%,是股票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最后,保险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出口企业因为受境外进口商的政治因素、市场因素、信用因素等影响面临极大的收汇风险,出口信用险可以为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一种保护机制,补偿企业收汇损失,保障企业经营稳定性,这也是WTO框架下允许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数据显示现阶段世界贸易总额的12%-15%都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
           四、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青岛保险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充分利用新兴保险科技改造传统保险业形态,打造新的行业增长点
            保险业本身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5+5”十强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保险业传统高投入、高成本、高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转变发展动能,从依赖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传统动能向依赖新兴保险科技的新动能转变。目前,业内公认保险科技将成为继互联网金融之后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又一风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均在保险业领域产生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其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盘活海量用户数据,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向用户推送契合需求的保险产品;AI技术能够替代人类完成理赔、客户服务等操作,如识别案件欺诈、简单案件自主理赔等;区块链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整合全渠道用户信息,实现客户账户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物联网技术可以持续监测用户和财产状态,增加更多交互场景,推动新产品设计,例如UBI车险,实时监控车主驾驶行为进行个性化车险定价;云计算技术能够承载快速增长的产品和用户数据,满足保险未来“以用户为中心”产品研发、运营管理模式;移动互联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打破时空限制,增加用户粘性。未来新兴保险科技不仅仅对保险营销环节产生变革,还将应用于产品研发、服务提升、风险管控、成本管理等核心价值链环节,助力保险业的全面变革和转型升级。
           (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保险服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总体来看,青岛市乃至山东全省经济结构总体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工业结构中重化工特征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而不强,高技术领域缺乏世界级领军企业。要推动我市乃至我省科技创新类企业全面突围,最终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离不开保险业的强力支持。保险业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发起设立或参与投资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15年,保监会下发《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发起设立私募基金和风险创投基金。截止到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保险机构投资投资了120多家私募基金公司,设立了230多只基金,累计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和风险创投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二是通过科技保险转嫁科创企业的创新研发风险。2006年,科技部、原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科技保险的正式启动,目前科技保险全国试点地区已经超过17个。目前科技保险覆盖范围已经包括了产品研发失败、营业中断、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保护、关键研发人员健康和意外等多重领域,2016年全国科技保险收入77亿元。三是通过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解决新产品、新材料面临的市场推广风险。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品,长期以来企业用户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首批新材料缺乏信心,导致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推广难、应用难。2015年和2017年,国内先后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的试点工作,通过保险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突破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激发和释放下游企业的有效需求。
           (三)重点发展民生领域保险,解除居民消费升级的后顾之忧
           当前青岛市消费率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消费结构升级和潜在需求释放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显著。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面对“养老”“医疗”“住房”三座大山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保险业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刺激居民当期消费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2017年,我国新增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万亿,2000年以来平均居民储蓄率达到21%,作为比较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普遍低于10%。根据南开大学学者孙凤的调查研究结果,预防性储蓄动机大约占总储蓄动机的15%左右,其中多数以防病、意外、失业、子女教育等为主,也就是说2017年新增居民储蓄中有大约0.69万亿与保险业有相当的相关性和替代性。如果这部分储蓄释放出来,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提出的当前国内1.66的消费乘数,大概能拉动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推动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商业健康、养老、社会救助等保险产品,积极将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税优健康险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2016年起,税优健康险在全国部分城市启动试点,2017年税优健康险在全国推开,对于个人购买健康险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每年。税优健康险具有允许带病投保、保证续保、不设置免赔额犹豫期、可免费转换保险公司等多重优势。根据部分公司的理赔数据,税优健康险二次理赔后,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从40%左右降低到2%-5%,大大降低了医疗负担。2018年4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市、福建省、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开始试点,标志着酝酿达11年之久的税延养老险正式落地。相比于美国的401K退休福利计划和IRA个人退休金账户,我国的税延养老险政策仅在领取时按照75%的年金征收10%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程度更高。
           (四)积极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和引导作用,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保险资金始终实体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原保监会下发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PPP模式,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鉴于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保险资金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多年来保险资金始终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国内重要发展区域已成为险资配置的重要标的。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民生工程等已超过4万亿元,其中涉及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超过8500亿元,涉及粤港澳大湾区项目投资超过8000亿元,涉及长江经济带项目投资超过3600亿元,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方针提出以来,保险资金通过设立过剩产能并购重组基金、债券股基金、不良资产处置基金等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和传统产业脱困升级。以中国人寿为例,仅2017年一年公司就出资600亿元设立了7个债券股基金,参与了陕西煤业、中国重工、中船工业、中石化、华能集团等多个债转股项目。
           (五)积极发挥出口信用险作用,实现外贸平稳较快增长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提出要稳定投资和扩大消费,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外需。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开放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在外贸发展上具有天然区位优势。近年来,青岛保险业充分发挥出口信用险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险产品,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的业务需求,提振企业出口信心。据统计,2008年-2016年出口信用险累计支持青岛出口企业一般贸易581亿元,服务企业数达到1700余家,出口信用险对一般贸易的渗透度已达到32%。二是通过中长期出口信用险和海外投资险支持本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资源开发、关键产业合作,为我市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目前我市保险业已经承保的“一带一路”沿线重点投资项目10余个,覆盖交通运输、石油工程、电力工程、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成功支持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和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巴基斯坦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项目,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速度最快、装机容量最大、技术最为领先、节能环保最为高效的清洁燃煤电站项目。三是利用出口信用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安排,缓解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青岛市保险业与银行机构、担保机构合作,联合推出信用、保险、贷款三合一的综合金融产品,有效地盘活了赊销模式下外贸企业大量应收账款,为出口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六)重点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助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2017年,青岛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115万户,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版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提供了全部税收的47%和新增就业的75%,但青岛市民营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民营经济领域缺乏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民营经济在创业初期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导致企业成长陷入平台期而无法真正蝶变。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贷款保证保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贷款保证保险最初起源于美国,早在1876年美国就创办了信用保证保险制度,1953年,美国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小企业担保计划。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大力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全国各地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均进行了相应探索,其中青岛运作较为成熟的是科技型企业专利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和“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2015年,青岛市启动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将企业贷款首年综合年化成本降为5.3325%,融资成本创全国最低,切实增强了科技型企业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2016年,青岛市启动“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主要针对孵化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银行、政府、保险公司按照2:4:4的比例分担,目前已累计帮助42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580万元。
            五、加快保险业转型升级,积极助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建议
           (一)加快法人保险机构的引进步伐,加速保险资源在我市的集聚
           在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发展5+5十强产业,调整山东偏重的产业结构。现代金融服务业作为十强产业中的一环,做大做强对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业是具有很强马太效应的产业,据统计,当前以京、沪、深为代表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六大区域性金融中心,九个城市拥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资产分别全国的90%、77%和9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的60%,表明了国内金融资源正在加速向少数金融中心汇聚。目前我市仅有一家财产险法人机构,保险法人机构数量不仅远落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济南大连等同类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和青岛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北方经济总量第三城的城市定位不相称的。因此我市必须加快推进法人保险的引入筹建工作,积极引入寿险法人、外资法人、再保险法人机构,壮大我市保险经济板块,发挥我市保险业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保险新业态的引入
           目前保险科技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下一个风口。从全球看,2017年保险科技公司已达到1700余家。从国内来看,根据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的数据,国内保险科技创业企业已超过200余家。保险科技公司可以具体细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互联网保险公司,例如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二是经纪人展业工具,例如保险师、腾保保险;三是场景定制类公司,针对企业客户,例如保准牛、量子保;四是赋能保险公司的科技公司,包括车联网技术服务(OK车险)、理赔管理(和金在线);五是针对消费者的综合销售平台(慧择网)、比价销售平台(车车车险)、管理型总代理(大特保)网络互助平台(水滴互助)、保单管理(保险袋袋)等几大类。毫无疑问,未来保险科技将成为保险业乃至金融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市应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类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为保险产品整合优化提供技术支持,打造全国保险科技应用高地。在辖区内积极建设保险科技项目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引、人力资源外包、人才培训、项目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引导扶持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能够培育出一批保险科技独角兽企业。
           (三)建议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配套措施,扩大保险资金在我市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保险资金在青岛的运用规模偏小,截止到2017年底,保险资金在青岛的投资规模仅有269亿元,而且资金投向较为单一,保险资金运用五成左右都是以银行存款等间接投资形式存在,以信托投资、股权投资等直接投资形式存在的仅有两成,而且多是以设立保险子公司和投向商业地产项目为主。直接投向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的保险PPP投资项目仅有一例,保险资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中长期融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发起设立去产能并购重组基金,促进钢铁、化工等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和实现脱困升级。支持保险资金发起设立或参股入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各类母基金、子基金。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项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项目、科创企业融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配套措施,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保险资金运用平台,搭建起项目资金供需双方畅通的对接渠道,开展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保险资金在青岛投资的广度、深度,发挥保险资本在规模、人才、专业方面的优势,扎根青岛,服务青岛。
           (四)大力发展首台(套)保险、重点新材料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为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实践已经证明,首台(套)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首台(套)保险在我市已经落地,但承保规模仅限于个案,尚未全面铺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市首台(套)保险领域仅有国家扶持政策,地方配套支持政策尚未跟进。建议加大对首台(套)保险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提升企业投保积极性。参考烟台、威海等省内城市以及湖北等外省地标准做法,对企业自身承担的20%保费给与全额或部分补贴。此外,山东省建立了全省首台(套)产品目录,给予企业70%的投保补贴,青岛虽然有部分企业入选省一级目录,但限于计划单列等因素,省财政不对青岛入围企业进行补贴,建议市财政按照省一级70%的比例对目录内进行保费配套补贴。2017年,国家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工作。我市在化工、高分子等新材料领域拥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建议市政府对新材料产业进行摸底调研,适时推出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的配套措施。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政银保”“政采贷”信用保证保险的运作模式,探索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高、支持力强的新兴产业,为初创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保险增信服务。通过发挥金融资金的杠杆作用,为青岛市孵化中小企业、做强民营经济、激发创业潜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五)提升部分出口信用险中的政策补贴力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建议是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辖内短期出口信用险发展,特别是对轨道交通、船舶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电力建设、工程承包等能带动国内专利技术和标准出口等产品的加大保费补贴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利用银保合作机制,推动出口信用险项下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发展,盘活企业对外出口应收账款,提振企业出口信心,稳定外贸增长。目前根据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下发的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使用安排,我市企业投保的海外投资保险和对外承包工程信用险最高可享受不超过50%的保费补助。对标山东省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省一级财政对同类保险给予70%的政策补贴。建议我市在现有50%的财政补贴比例基础上,向全省70%的补贴比例靠拢,进一步推动中长期出口信用险、海外投资保险发展,此外积极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海外并购履约保证保险,积极推荐本土产业项目跻身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通过多重保障机制为我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资源开发、关键产业合作保驾护航。
           (六)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补充、支撑作用,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近几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保险业的风险管理优势,积极购买保险产品与服务,以治安保险、校园责任险、医疗责任险、老年人意外险等为代表的政保合作项目飞速发展。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下一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地运用保险这一政策工具改进社会治理、完善社会保障。继续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商业保险机构针对贫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养老保障需求,探索发展涵盖多种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保障计划。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市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试点。加紧启动巨灾保险机制,将目前以政府财政为主的巨灾损失救助模式,向以保险赔付、巨灾基金、政府财政共同支撑的多元化模式转变,提升城市灾害救助能力。

    上一篇:浅议新时代保险科技应用与经营模式创新

    下一篇:不动产投资对产寿险公司投资收益影响的差异化分析